咨询热线:

0515-82544708

精神文明

——

当前位置:首页 精神文明 职工生活
让红色场馆在作风淬炼中焕发时代光彩
日期:2025-07-24浏览:102编辑:淮海农场作者:徐莹总字数:1275

  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是淮海军垦文化的精神地标,承载着农场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和一代代淮海人接续奋斗的集体记忆。作为一名陈列馆讲解员,我日复一日面对的虽是泛黄的史料、静默的文物,肩负的却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时代使命。在“改作风、提质效、促发展”的主题实践中,我深切感悟到:陈列馆的作风建设,既是对峥嵘军垦岁月的虔诚致敬,更是对当下使命的积极回应。唯有以扎实过硬的作风擦亮这扇红色窗口,才能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让不朽的精神“传”下去。

  一、于细微处见敬畏,让历史真实可感

  陈列馆的作风,最重要的是对历史的严谨与敬畏。一次讲解中,我注意到一份关于农建四师开赴五岸六垛时间的史料,与《一支英雄的部队》的记载存在出入。是沿用惯常说法,还是深究细查?“较真”的念头占了上风——倘若连基础史实都存疑,何以取信于人?我查阅场志、比对文献,最终核实了确切日期,并在后续讲解中补充了考证过程。一位参观者听后感慨:“你们对细节的较真,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这段历史沉甸甸的分量。”

  这使我顿悟:陈列馆的作风建设,就蕴藏在每一个标点的校勘、每一组数据的核实、每一件文物说明的精准中。所谓“改作风”,并非宏大的口号,而是将“差不多”变为“零差错”,将“过得去”提升为“过得硬”。因为我们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军垦先辈与历史的至高尊重。

  二、以情入理讲故事,让精神直抵人心

  作风的改进,最终要落脚于讲解质效的提升。过去,我常止步于“照本宣科”,复述文物年代背景,效果平平。后来我意识到:陈列馆的“效”,不在人流的多少,而在人心是否被触动。

  于是,我尝试从“讲文物”转向“讲故事”:向青年讲述先辈的青春抉择,向党员阐释信仰的力量,给孩子们描绘历史人物的温情瞬间。例如,面对一台褪色的老式收音机,我不再只介绍年份,而是动情讲述:“它的主人曾说,这不仅是收音机,更是爱情的见证,每一个零件都凝聚着老伴的心血……”变化悄然发生:参观者驻足聆听的时间显著延长。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提质效”的关键在于倾注真情,以“共情力”架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让红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三、借小窗口映大主题,让传承服务发展

  陈列馆虽小,却是展示淮海军垦文化的重要窗口。作风与质效的提升,最终要服务于“促发展”的大局。今年,面对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纷至沓来的预约,我们主动优化服务:前置沟通需求,定制专属讲解方案;增设“垦荒建场”微场景体验,增强沉浸感。

  一位带队的老师反馈:“你们的讲解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现实的观照,让师生们懂得‘艰苦奋斗’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当下的行动指南。”这让我豁然开朗:陈列馆的发展,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自转”,而是融入农场奋进新征程的“公转”。以扎实作风深耕红色教育,正是为这片热土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军垦精神动能。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望,我更加笃信:陈列馆的每一件文物,都是作风建设的无声见证;每一次讲解,都是作风实践的生动考场。作为红色基因的守护者与传播者,唯有以敬畏之心守护历史,以创新之力激活当下,才能让这方精神驿站持续焕发光彩,为淮海农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红色动力”。

网络举报电话:0515-82544790 江苏省淮海农场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15598号  苏公网安备32092402000254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