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金秋十月,一对幼童分别于上海和滨海,来到淮海农场落户,他们同住场部十多年,却从未谋面。他们相识在淮海农机校,同窗共读三载,集体照中总是前后相依,然而,他们却从未说过一句话。这就是我的父母,有着红色基因的淮海垦二代。
他们已携手走过了51个春秋,他们的故事充满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见证了爱情的坚韧与美丽。那时候他们年轻,虽没有山盟海誓,却坚守神圣的责任,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总是乐观面对生活的挑战。他们为人善良厚道,宽以待人,工作认真勤奋,严于律己。
在我的记忆中,父母总是以温馨的方式互动,从未因生活琐事吵过架红过脸,为我们这个家营造了一个充满爱的氛围。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出差,每次都会给我们和爷爷奶奶带礼物,尽管它们很普通,但母亲总是笑得如花般灿烂,眼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看着风尘仆仆的父亲,心疼地说:辛苦了,快坐下歇歇!
有一年父亲出差,年三十才到家,进门看到双手冻的通红的母亲,正在冰凉的水里洗菜。他立即放下手中的提包,心痛的趋步上前,紧紧紧地握着母亲的手,又是搓又是哈着热气,嘴里不停说道:“手冻坏了吧,赶紧歇歇,剩下的事由我来。”
父亲从未打过我们,记得七岁那年夏天,一天晚上哥哥带我抓青蛙,近10点了还不见我们回家,母亲即担心又生气,还不知我们去了哪儿。于是,当我们刚到家时,就用尺子打了一下哥哥的腿,说等你们爸爸回来好好管教。这时父亲正好到家,他说:“这么晚了,教训孩子会影响邻居们睡觉,明天再打吧!”第二天早晨,我和哥哥早早起床,洗好脸刷好牙,妈妈见状假装生气的对爸爸说:“你说今天打的,打他们啊!”爸爸着急的说:“快吃早饭吧,他们要上学,我们要上班,哪有时间打呀?”妈妈笑了,我们都笑了。
有一次,我们全家在翻看家里的老照片,母亲拿起其中的一张照片对我说:“我和你爸真有缘分,同学那会,我们虽然没说过话,但学校里每次拍集体照,你爸爸都站在我后面”。一旁的父亲得意的说:“我是有意地站在你身后的。”母亲听后好像明白了什么,一家人哈哈大笑起来。
然而,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02年10月9日,一场意外造成父亲脑外伤,颅内出血,后因转院不及时,延误最佳救治时间,父亲生命垂危。开颅逢合时,头上鼻孔插了多根管子,在那段时间里,母亲整天以泪洗面,日夜守护在父亲身旁。母亲为了救病危中的父亲,恳求医生极力救治,只要父亲能活着,哪怕成植物人,母亲也会伺候父亲一辈子的。二十多天后,父亲在医院的尽力救治和母亲的精心照顾下,终于苏醒了。此时的父亲半身不遂,口语不清,已不认识家人,大小便完全失禁。在后来的20多年时间里,母亲用她爱的承诺尽心尽力照顾父亲,使我们这个完整的家保持到现在。
现在的母亲像是父亲的全职保姆,却更像他的私人医生。他们的感情就像根深叶茂的大树,无论风吹雨打都屹立不倒。多年来,母亲用她的爱心陪伴让父亲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生死难关。如今,二老已年近八旬,父亲病情虽有好转,但母亲却因常年劳累过度,腰腿关节重受损,疼痛难忍,有时力不从心,但她始终以父亲为中心。
每当母亲讲起年轻时候点滴趣事,父亲也会抿嘴一笑。他们每一次相视一笑,每一次的相互扶持,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中。父母亲用他们的爱情故事告诉我,爱情不是短暂的激情,而是长久的点点滴滴,他们用大半辈子的时间谱写了一曲永恒的爱情旋律。